“甘薯产业的发展不能始终停留在现有水平上,应把科技元素更多地融入卢龙甘薯产业发展当中。”日前,中国(卢龙)首届甘薯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卢龙甘薯产业人才顾问李强等专家学者聚焦卢龙县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示科研机构、企业、人才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正如推动卢龙甘薯产业一样,秦皇岛市十分重视人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支撑作用。”秦皇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崔立成说,该市利用人才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抓手,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格局。
政府当红娘,建设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系
10月10日,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一根根管坯经过多个工序后,变身为一个个汽车桥壳。
“我们公司使用了最新的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制造技术,生产的汽车桥壳疲劳寿命高于国家标准35%。”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芝说,此项新技术是燕山大学教授王连东“送”来的,成功解决了汽车桥壳易漏油这一行业痛点。
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与燕山大学结缘于今年6月28日,当天秦皇岛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政校银企对接合作洽谈活动,秦皇岛通桥科技有限公司与燕山大学签订了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制造技术及装备产业化项目合作意向书。
“现在应用最多的汽车桥壳制造技术是冲压焊接法,新技术生产的汽车桥壳较其轻15%左右,材料利用率提升20%以上。”杨宝芝说,应用新技术后,公司每年能节约制造成本15%以上,利用新技术生产的汽车桥壳承载能力和质量水平都有明显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委人才办积极统筹指导,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平台载体,支持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驻秦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优势和地方资源、产业优势,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强化科技与金融的配套衔接,破解产学研融合资金瓶颈,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提升企业创新意愿。
同时,秦皇岛市研究制定了《2023年政校银企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今年已举办6场政校银企直通车活动,推动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驻秦高校以及域外高水平科研成果在秦皇岛市落地转化,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截至目前,通过政校银企直通车活动,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等2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完成签约,投资金额达4800万元;河北中振博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中国建设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完成授信签约,授信总金额超3.53亿元。
企业唱主角,推动产业技术研发创新
“今年1月至8月,公司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359.61万元。能够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为我们企业新一轮的研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9月27日,秦皇岛莱特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悦振说。
秦皇岛莱特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的企业,2020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建立健全了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现有人才资源充分利用,鼓励支持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为新晋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该市对市域企业新培育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给予10万元至500万元资金支持。
同时,秦皇岛市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大力推动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创新。
在政策推动下,秦皇岛市各企业积极对接高校,中信戴卡等企业与燕山大学签订了42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高校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43个。企业与高校建设科研平台9个,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人才挑大梁,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50千瓦液压型风电机组驱动海水淡化装备,既可以用于企业用电、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景观用于观赏。”10月8日,秦皇岛正时乐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迎来一批参观学习的客人,公司总经理孙少博向大家介绍了这个高电能质量、低碳环保的液压型风电机组驱动海水淡化装备。
“液压型风电机组驱动海水淡化装备是燕山大学教授孔祥东及其团队研发的,设备将液压柔性传动系统应用于风电领域,不仅提升了风电机组的电能质量,而且推动了公司研制的液压元件在风电领域的推广应用。”孙少博说,秦皇岛正时乐液压设备有限公司和燕山大学合作,共同完成了“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高性能控制技术”,该技术荣获了2022年度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是关键。秦皇岛市各级组织部门作为落实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打造高能级人才创新平台,让人才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上发挥最大效用。
秦皇岛市加强人才培养供给,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完善“双师制”“订单式”等培养机制,组织高校人才到企业任职,企业技术人才兼职高校产业导师,实现人才培养双赢。同时,加强科技中介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发挥中介机构服务、评估和咨询作用,为产学研融合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共培育技术经理人150余人。充分释放科技特派团政策红利,实现企业搭台、人才唱戏,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小巨人”,“小巨人”成长为“独角兽”。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结合“小巨人”企业的技术需求,选派的13个由高校专家领衔的科技特派团,持续提供精准帮扶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9个,转化科技成果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