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如何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 既顾“面子”也顾“里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要让群众打心眼里认可,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顾‘面子’,也要顾‘里子’,要聚焦老旧小区存在的核心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谈起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省人大代表,保定市竞秀区韩北街道田野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温丽丽打开了话匣子。
温丽丽代表长期工作在老旧小区改造一线,她负责的田野社区辖24个小区,其中20个小区建成时间超20年,属于典型的“老旧散”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他们重点解决的是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服务空间不足问题。
“我们将废弃锅炉房及老旧闲置用房改造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阳光驿站、‘共享家’等便民服务点,同时增设社区食堂、老年活动室、儿童娱乐室、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给居民休闲娱乐增添了新去处。”温丽丽代表告诉记者,目前田野社区已有11个小区进行了改造,改造效果得到居民们的普遍好评。
老旧小区各不相同,改造涉及的问题也千头万绪,怎么才能摸清每个小区改造的着力点,增加群众满意度?
对此,省人大代表、邯郸市复兴区住建局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中心主任张燕燕认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必须扎实做好前期实地调研工作,同时,以多种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改造,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从居民需求出发,细化优化改造方案。
不久前,邯郸市复兴区玉铁苑小区入选我省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秀改造小区案例。
“该小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积极搭建议事平台,创新成立了‘睦邻帮’志愿服务队,以共同缔造为理念,在社区指导下全过程参与小区改造工作,最终打造出一个‘有温度’的小区。”张燕燕代表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玉铁苑小区的“蝶变”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 从“改好”到“管好”,提升老旧小区治理能力
2023年,我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16个。今年,全省将继续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27个。
随着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大力实施,小区面貌从旧到新、从脏到美,居民从“有所居”逐步迈向“有宜居”。怎样把改造效果保持下去,让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更持久?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三分建,七分管’,老旧小区改造要用心做好‘后半篇文章’。”省政协委员、沧州市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超表示,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后存在投入不持续、管理不到位、品质不精细等问题,他建议,对已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建立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巩固改造成果,提升小区品质。
“政府部门要履行责任,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成果长效保持。比如小区后期出现‘小修小补’,除了及时协调施工单位保养维修,也要引导群众提高主人翁意识,探索以‘政府出资+居民自筹’的方式设置社区维修基金,以备出现问题统一修缮。”张超委员表示,老旧小区要实现从“改好”到“管好”的转化,必须坚持改造与治理并重的理念。
但老旧社区往往属于人口密集型居住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需求迫切,但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却很薄弱,如何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成为老旧社区亟需突破的治理难题。
“根据小区性质和人口结构,可以探索居民灵活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限于物业包干、业委会自治、社区兜底等,通过打造一小区一特色,切实提升老旧社区治理水平。”张燕燕代表说。(记者 赵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