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20项民生工程为幸福再“加码”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近日,沧州市出台2024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今年继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就业、社保等方面工作,有效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让百姓住得舒心,是今年沧州市民生工程的一个着眼点。
一项项具体举措,进一步为城乡增“颜值”、提“气质”。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年将基本建成有关项目12个、安置房7073套。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今年将改造110个小区,涉及楼栋330栋9960户,改造住宅建筑面积116.5491万平方米。同时,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将新建口袋公园14个。继续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将改造卫生户厕37696座,建设公厕1197座。
不仅“促安居”,还要“优出行”。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83公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力争全年创建市级劳务品牌10个、优化升级创业孵化基地12家、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实施“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今年将培育五星级巾帼家政基地7个,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21名,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400场。
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全市将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所,校舍面积4万平方米。实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控工程,组织开展全市120万在校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建立学生电子健康档案,组织脊柱健康知识宣传,对脊柱侧弯学生开展自愿性干预治疗,保障脊柱健康。
优质高效服务重点人群
“一老一小”有关问题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围绕“一老”,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309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今年将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240人,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围绕“一小”,实施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工程,今年将新增普惠托位440个。
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对全市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提升精准助残服务水平,努力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培训和就业、托养、助学、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评定补贴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和城镇低保特困等“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妇女实施救助。
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方面,为全市建档立卡孕妇(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孕妇产前基因筛查服务。在孕期及时对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进行筛查、诊断和干预,有效防止智力低下和聋哑儿出生。到年底,保障建档立卡孕妇应筛尽筛。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将组织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2900场以上;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建设或提升标准化体育公园和小型体育主题公园19个,建设更新行政村(社区)新型健身器材38处,建设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31个。同时,实施促消费惠民工程,组织促消费活动36场以上。
让重点人群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今年,沧州市继续实施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加强对重点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全力保障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为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沧州市健全完善民生工程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约束,推动各项工程按计划实施。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市相关单位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通报,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统筹资源力量,及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和措施,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在项目立项审批、土地供应、环保监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工程实施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招投标程序,强化工程监理,努力打造标杆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在推进民生工程过程中,市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将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挖掘亮点,培树先进典型。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搞好民生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和参与民生工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 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