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复兴大街裕华路互通立交桥格外壮观。
这是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亮丽画卷——按照拥河发展战略推进的太平河片区项目,一步一景皆是画,“太平活力岸、滹沱未来城”的美好画卷正逐渐勾勒成型;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全线通车,形成了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城市路网新格局;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不断加码,全力打造“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居民社区……
近年来,特别是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力推进“6+2+2”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开展,不仅让这座城市焕发了勃勃生机,更让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片区建设成效显著 形象品位全面提升
六大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省会形象品位实现全面提升。
俯瞰太平河片区,平静的水面映照着蓝天,河水两岸草地平整,怡人的风景渐次在眼前展开,如诗如画。“今天天气不错,跟朋友约着一起来骑行,平时也会经常过来玩,因为这边的环境特别好。”市民韩莎对记者说。
太平河片区项目规划范围为胜利北大街(107国道)以东、滹沱河以南、体育北大街以西、古城东路以北,用地规模约5.53平方公里,打造省会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
随着学府路东延跨太平河桥、卧虎山公园、滹沱宾馆等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投用,这里的功能服务逐渐得到了完善,依水而建的太平河片区,已为市民打造出一片高颜值、好玩又有料的滨水风光。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加快推进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建设,率先突破、早出形象,扎实推进留营片区、和平东路片区项目建设,龙泉湖片区、东南三环片区实现开局破题——
规划为我市“城市客厅”的高铁片区,如今,火车站周边曾经的私搭乱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高标准设计实施的彰显现代化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以及正在建设的城市会客厅、高端住宅等项目,还有畅通区域的交通路网。
按照“宜商则商、宜居则居、宜路则路”原则建设的留营片区,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和平东路片区,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三环片区,定位为城市发展“后花园”的龙泉湖片区等项目,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中。
完善交通路网体系 城市“血脉”更加畅通
大力开展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让城市交通更加高效快捷,不断刷新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
“享受着市区道路的便捷,体验着高速公路的行驶快感,这是以前都不敢想象的!” “我回衡水老家可方便了,从友谊大街就可以上北三环,然后走石黄高速,非常棒!”“这宽阔的路面,既有隧道,又有大桥,还有数十条匝道的互通立交,感觉到处都是石家庄的新地标!”
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全线通车,有效畅通了城市的南北向和东西向交通,消除城市“割裂”,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了城市形象,方便了市民出行,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随着一条条主干道的建成和规划路的打通,现代化的路网体系不断完善,高效便捷、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正逐渐形成——
胜利大街贯通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完工通车后,向北连通正定古城、太平河片区,向南衔接高铁片区,成为城市中一条纵贯南北的风景线、活力线。
友谊大街与南二环内外连通等二环与周边道路互联互通工程,全面完工,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提高了城市主干线通达性,解决了城市道路与外部道路联通不畅、交通拥堵问题。
2021年以来,我市共打通119条城区规划路,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城区道路的建设目标。今年,仓盛路、新客站南地道等一批规划路,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
轨道交通一期规划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贯穿东南西北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二期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未来省会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140公里。
补齐城市发展短板 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对老旧小区、城中村、危旧住房改造等涉及民生福祉的项目重点发力,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让城市更新的成果切实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私搭乱建、基础设施破损、车辆进出无序等问题,我市下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打造“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居民社区。
经过改造后的中行宿舍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新建了自行车车棚和电动车充电桩,中心花园景观全面提升,新增的消防站设施为小区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小区里存在多年的私搭乱建不见了,道路平坦了,绿植变多了,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区居民黄女士高兴地说。
如今,一个个老旧小区华丽变身,一栋栋老居民楼再现青春,城市整体风貌直线提升。2022—2023年,我市共对1300余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今年,还将改造老旧小区243个,目前已全部开工。
随着一个个项目建成投用,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在开展前太保、高柱、店上等9个城中村改造高品质示范项目基础上,今年强力推动南高基、东营等17个城中村改造,坚持“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补齐功能短板、补足生态弱项、补上设施空白”,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
加快推进和平路26号院、电视机厂等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项目建设,始终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和形象品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上下正以“实干兴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助力城市更新向前大踏步迈进。(记者 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