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星星的孩子”,河北这样行动-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 正文

守护“星星的孩子”,河北这样行动

2024-09-02 09:35:50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至手机

  你身边有“星星的孩子”吗?

  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存在社会沟通交往障碍,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近年来,孤独症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聚焦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健全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日前,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着力解决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急难愁盼问题。

  “虽然目前孤独症仍然无法完全治愈,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患儿日后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牛瑞杰介绍。

  如何关爱孤独症儿童成长,帮助他们自立、有尊严地融入社会?我省将从筛查干预、康复服务提升、教康融合、家庭暖心等四方面展开行动。

  从筛查干预来说,目前,我省已确定1家0 —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技术省级培训基地,11家市级培训基地,38个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试点县(区),初步构建起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康复一体化服务网络。2023年以来,全省初筛儿童292万余人。

  为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试点县(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初筛服务,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开展复筛服务,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立1所具有孤独症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

  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提升方面,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妇幼保健等机构,认定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实现每个设区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均设有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方便孤独症儿童就近就便接受服务。支持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机构依法申请医疗、托育、幼儿园等机构执业资质,推动每个设区市至少有1所三级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培育优质康复资源。

  记者了解到,当前在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且流动性强。如何填补康复人才缺口,为“星星的孩子”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

  方案提出,未来5年,我省将采取定向培养、入职奖补等方式,吸引康复医学、特殊教育、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进入康复服务机构就业。此外,全省还将开展孤独症相关医务人员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师资力量,发挥高等院校、专业学会作用,进行孤独症儿童康复需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推广。

  顺利就学并融入校园生活,是很多孤独症儿童和家长十分迫切的心愿。

  “我们要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庭,为他们带去希望。”省教育厅副厅长余育国介绍,我省正逐步健全特殊教育体系。目前,全省特教学校增至163所。

  未来5年,我省将实施孤独症儿童教康融合行动,扩大孤独症儿童教育资源,省会及较大城市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各设区市至少确定1所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和1所幼儿园作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学校、幼儿园。

  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方面,我省将对适龄孤独症儿童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能力进行全面规范评估,对具备能力的孤独症儿童优先采取幼儿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方式,就近就便安排接受学前及义务教育;不具备随班就读能力的儿童,由特殊教育学校安置;对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健全孤独症儿童送教上门机制,逐步建立起助教陪读制度。

  “星星的孩子”需要关爱,在身边陪伴他们成长康复的家长同样需要关注。

  省残联康复部主任张文英告诉记者,为给孤独症家庭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帮助支持,我省将推进孤独症儿童家庭暖心行动,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保障政策范围,为孤独症儿童家庭解除后顾之忧。(记者 孙青 刘荣荣)

[作者: 孙青、刘荣荣  责任编辑: 杨丹宇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