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打造文旅热点爆点 激发文旅消费需求
渤海潮起潮涌,成就了沧海桑田的壮阔;九河交汇并行,造就了千里沃野的繁荣;巧夺天工的大运河,滋养了这座人文厚重的千年古郡。
这里是沧州,以大运河为轴、黄骅港为翼,串联起古代文明与现代经济的华章,演绎着一场从古韵到新潮的华丽蜕变。
沧州,传承千年文脉。武术之乡盛名、诗经文化再生地、实事求是发源地……处处彰显历史厚重,诉说着丰腴有度的过往。
沧州,焕发时代活力。大运河旅游通航、园博园荟萃燕赵、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再造工业盛景……处处透着绚丽多姿,描摹出令人惊艳的时光。
这座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城市,融合了千年文化与时代气息,借助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优势,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融合古今、跨越发展的新晋旅游目的地。
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1家,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省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3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4个。
今天的沧州,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提升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打造文旅热点爆点,激发文旅消费需求。
深挖文旅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千年文脉、底蕴深厚;千年积淀,博大精深。
沧州文化,是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的叠加,江湖文化和庙堂文化的互动。
近年来,沧州从历史长河中认真梳理文化脉系。
运河上樯林帆影,驿路上南来北往。时光与运河之水一起缓缓流淌,沉淀出极富沧州特色的运河文化、渤海文化、诗经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中医药文化,塑造了沧州城与水的刚柔、文与武的并叙、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文化只有落地生根、产生动能,才会有意义。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让其发挥出最大效益,一直是沧州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8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在沧州举办,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名武术爱好者参加大赛,为沧州引来关注与“流量”。
武术文化成为沧州连接世界的纽带之一。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武术之乡”的美誉知道沧州、了解沧州、走进沧州。
客流是做大文旅产业的根本。如何吸引客流,促进消费?沧州积极创新思路,引进专业机构打造文旅融合“爆点”。
围绕“沧州武术”,沧州推行“文旅新业态策划企业+旅游协会+新媒体营销平台”模式,引进文旅新业态策划企业,打造以“沧州武术”为主题,融合浸入式戏剧、虚拟现实体验、线上线下联动潮玩等新模式文旅体验项目: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景区景点策划武术非遗传承人表演、研学等活动,联合中国·沧州国际武术大赛,打造武术文化体验场景;依托宴海天街武侠城,打造“武风潮玩”古风沉浸体验场景;在新媒体平台,策划“遇见美好沧州·沿着运河武起来”城市直播节……
文旅融合,“融”出了历史底蕴,“融”出了城市精气神。
献王封地,传承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的真谛;毛诗故里,用心倾听那敲击心房的千年诗韵;河间府署,探寻古人升堂入衙的足迹……沧州各地依托文化底蕴打造了一批旅游景点。
为用足用好文旅资源,沧州从顶层设计着手,统筹规划,有效整合,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构建以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为中心带,以渤海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带和沿雄安生态康养旅游带为两翼的“一带两翼”文旅布局——
丰富南川老街、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等项目业态,加快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培育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和吴桥杂技旅游片区两大世界级文化和旅游产品,将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打造成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
依托南大港湿地、东渡码头、沧海文化风景区等项目,深挖湿地、海洋、农业、渔业和民俗文化资源,做强沧海文化旅游IP,将渤海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带打造成集休闲度假、海上观光、海洋深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知名滨海旅游度假区;
以任丘上上巢水城、河间国欣健康养老中心为重点,将沿雄安生态康养旅游带打造成集中医康养、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体验区,成为京津老年人来沧康养目的地。
沧州的实践表明,以文化为旅游休闲增添内涵、增添魅力,以旅游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服务效能,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
日前,《沧州市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提出,到2024年年底,全市旅游总花费达到53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超4500万人次。
做优文旅产品,真诚“宠客”魅力“圈粉”
9月17日,中秋节。当晚,沧州市区南川楼北广场上摆放着一个直径1.2米、重30公斤的巨型月饼。月饼纯手工制作、外形精美,上面还印有“南川梦 明月情”字样。
“今年中秋节南川老街的活动真多,我们参加了‘银河之约’赏月行动,又和大伙儿一起吃月饼,这个中秋过得很有意思。”前来游玩的孙女士说。
这个中秋假期,在南川老街赏“嫦娥奔月”、沧州坊逛“宋朝市集”、园博园看说唱乐章等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大呼过瘾。三天假期,仅南川老街、沧州坊、园博园、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和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一个个热门网红打卡地是如何炼成的?沧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真诚“宠客”,魅力“圈粉”。
近年来,沧州围绕游客看什么、干什么、吃什么、买什么,做优文旅服务,加大产品供给,实现了旅游活动出新意、特色产品出新款、夜间旅游出新篇,促进沧州文旅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沧州坚持走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深入实施专项行动,坚持内容为王、多元融合、文化阐释、旅游活化,努力构建全域全时全季旅游发展格局。
围绕“寻味沧州”,实施涉旅餐饮提升行动。重点提升青县蔬菜宴、黄骅旱碱麦面花和沧州火锅鸡等特色文化餐饮品牌,构建沧州旅游美食品牌体系,发展夜间餐饮、渔家乐等文旅主题餐饮。
围绕“乐宿沧州”,实施住宿质量提升行动。整合宾馆酒店、旅游民宿、自驾营地、房车营地、露营基地等,加快旅游住宿配套升级。
围绕“畅行沧州”,实施交通便利化行动。推进县(市、区)干线公路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探索在景区内设立道路客运乘降点,打造“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发展新格局。
围绕“乐游沧州”,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千年运河、杂技体验、武术康体为主题元素,有机串联旅游资源,到2025年底,推出50条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围绕“乐购沧州”,打造沧州旅游商品品牌。依托华斯国际裘皮城、河间工艺玻璃小镇等特色产业基地,完善沧州文创和旅游商品库,加快推出超百种标志性文创产品。
文旅和鸣绘新景,且以诗意共远方。沧州让文旅资源各尽其用、文旅场景扣人心扉、文旅消费适销对路,一批“不得不去”的网红景点、一批“不得不买”的爆款产品、一批“不得不吃”的舌尖美食,吸引八方游客在此相遇。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个文旅项目的落地开花。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文旅系统突出文旅融合新业态以及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吴桥运河文化展示馆、乾宁武马文化经济园、宴海如梦沉浸式文旅产业园等重点项目109个,总投资额301.6亿元。全市入统计系统文旅项目数量由年初的17个增长到32个,入统金额9.8亿元,文旅产业根基更加坚实。
现在,沧州市持续加强文旅产业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多元化文旅经营主体。一方面,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与中国文化产业集团、香港旅游业协会等头部文旅企业(组织)合作,打造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实现带动引领;另一方面,扶持中小微文旅企业,指导旅行社推动产品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实现多矩阵服务。
当下,沧州文旅产业的各种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演出市场持续升温,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文创产品火爆“出圈”,“文旅+康养”“文旅+非遗”“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层出不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叠加成文旅融合发展优势,让全市优质文旅资源珠联璧合、相互辉映。
叫响文旅品牌,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日前,“感知沧州——沧州运河文化海外推介会”在荷兰举行。沧州推介团队与荷兰各界友好人士交流运河文化,共话文明互鉴。活动中,还举办了沧州运河文化图片展,引得与会海外代表对沧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文旅产业建设成果赞不绝口。
梳理过往,沧州文旅“出海”亮点频现。2023年2月12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纽约新春爱心大游行文化节上,“文武沧州,运河古城”主题花车作为游行头车带领古运河文化“扬帆出海”,带来了精彩的文化之旅;2023年8月31日,以“中国最美外景地——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为主题的推介会亮相第8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聚焦中国”系列活动……
近年来,沧州文旅加快“走出去”步伐,向世界展示沧州的民俗文化、古迹遗址、自然风光以及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大沧州文旅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为叫响沧州文旅品牌,当地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在国内外讲好沧州故事,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沧州实施全区域宣传推广,围绕“一带两翼”空间布局,各县(市、区)联动实施“畅游文武沧州”“乐享大美运河”“点亮非遗之城”“跟着微短剧游沧州”等宣传推广活动,形成“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1个品牌、16个县(市、区)联动推进“1+16”整体宣传模式,实现聚人气、汇商气,提升沧州文旅品牌影响力。
不少到沧游客对“名人推介沧州”系列短视频印象深刻,由此慕名而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戴小华、现代作家田松林等名人代表纷纷出镜,推介家乡沧州。
以名人带流量是沧州加大文旅品牌塑造的举措之一。当地正创新多种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形式让沧州文旅品牌被更多游客所知,形成宣传推介强大阵势。截至目前,全市文旅系统共谋划开展各类文旅宣传活动400余场。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沧州将精准拓展京津市场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重点向京津游客推介沧州文旅品牌。
沧州聚焦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京津市场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牌营销推广吸引京津游客关注。借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联合中国铁道旅行社集团,以高铁“沧州号”运行合作为契机,举办“春暖花开 香约河北,‘沧州号’集结京津冀”主题旅游活动。同时,面向京津地区设计旅游线路22条,其中,以园博园及大运河非遗展馆为核心,专门发布5条大运河文化旅游主题线路和1条大运河非遗精品线路。此外,为方便京津游客到沧游玩,沧州专门联合中国铁道旅行社开行“北京—沧州”三趟旅游专列。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累计吸引京津游客540万人次,占全部来沧旅游人员的13.35%,占比持续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在沧州文旅品牌塑造上,全市坚持一盘棋,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从社会治安、市场秩序、交通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培育“沧州文旅”名片,让游客感受沧州“温度”。同时,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提升市民素质,倡导文明旅游宣传,当下,“人人都是沧州名片”已成为共识。
文化“声量”不断放大,文化“红利”持续释放。在激发城市文化发展内在活力的同时,沧州探索出了一套借文旅优势打造现代化城市IP的思路和方法。千年历史积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沧州大地落地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旅添活力,城市添魅力。沧州正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中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河海狮城、文武沧州,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