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长城保护员的接力守望-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两代长城保护员的接力守望

2025-07-03 09:04:13来源:新华网

分享至手机

  新华社石家庄7月2日电 题:两代长城保护员的接力守望

  新华社记者黄昱璋、白林、张玮华

  18年前的夏季,英国学者威廉·林赛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周的长城沿线自驾行。在这次旅程中,中国农民张鹤珊讲述的长城故事深深吸引了他。

  林赛回忆,在张鹤珊家中借宿时,他了解到张鹤珊长期收集着长城民间故事,并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在他的帮助下,一本名为《长城民间传说》的中英双语版图书于2009年出版发行。这本书收录了张鹤珊整理的25个民间故事,旨在让国内外读者更好了解古老长城的文化魅力。

  现年70岁的张鹤珊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村民。几十年来,他不仅致力于讲述长城民间故事,也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书写着自己与长城的故事。

  2025年6月26日,张鹤珊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巡查长城情况。新华社发(曹建雄 摄)

  长城是著名的中国古代防御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长城守军后裔,张鹤珊从小就对长城怀有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经常和朋友们去长城敌楼里玩,我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在那里度过的。”张鹤珊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鹤珊逐渐认识到长城的文化价值。1978年,他开始自发守护家乡附近的长城,劝阻村民破坏长城的行为。“当时很多乡亲不理解我,觉得我是在多管闲事。”他回忆道。

  令他欣慰的是,随着中国对长城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支持并配合他的行为。2003年,秦皇岛市在全国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张鹤珊成为首批受聘的18名长城保护员之一。

  目前,张鹤珊负责巡护一段长达6千米的长城。从检查砖石的稳固情况,到清理游客遗留的垃圾,他以始终不变的热心和耐心,履行着长城保护员的职责。

  2025年6月26日,张鹤珊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巡查长城情况。新华社发(曹建雄 摄)

  除了传统的巡护方式以外,张鹤珊还会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宣传长城,希望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长城的意识。

  “有一天可能我走不动了,但长城不会老,长城精神更不会老。”张鹤珊表示,要传承好长城文化,让子孙后代永续守护。

  如今,张鹤珊的故事正在激励更多年轻人加入长城保护的行列,今年38岁的张鹏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山海关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他从2017年开始借助无人机等先进科技手段保护长城。

  据张鹏介绍,有些长城点段修筑在悬崖峭壁之上,难以开展徒步巡查,无人机则可以派上用场,通过无人机收集的数据可以为长城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此外,他还会利用手机上的户外徒步旅行软件记录巡查轨迹,使整个巡查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作为新一代长城保护员,我们的队伍具有科技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特点,被称为‘长城保护员2.0版’。”张鹏说。

  2024年5月9日,张鹏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用无人机巡查长城情况。新华社发(于志杰 摄)

  在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张鹏也一直在学习长城知识,努力向公众传播长城文化。6月15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正式开馆,张鹏成为这座博物馆的001号志愿者。

  开馆当天,张鹤珊受邀见证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在博物馆中,两位长城保护员见面了。“我们一起聊天,我很高兴了解他的工作。”张鹤珊笑道。

  对于张鹏来说,与张鹤珊的相遇让他更加感受到自己沉甸甸的责任。“我会继续讲好长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保护长城,希望‘长城保护员3.0版’能够早日到来。”

[作者: 张玮华、白林、黄昱璋  责任编辑: 王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