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性!松材线虫检测结果为阴性!”近日,河北省林草花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里,身着实验服的技术人员小李,刚刚完成一系列严谨操作:斜切松木样本、添加试剂、精准计时、染色观察……漫长又紧张的等待后,显微镜视野中,松木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未发现任何线形虫体踪迹。
在京津冀生态屏障的河北山林间,每一片松针的颤动都关乎生态安全。松材线虫病这一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林业检疫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一份份来之不易的阴性检测报告,不仅是一纸科学数据,更是河北林草工作者向脚下这片土地交出的沉甸甸的“生态安全答卷”。
无形的威胁:松树健康的致命挑战
松材线虫,这种体长不足1毫米的白色线虫,是全球松林生态系统的头号威胁。在显微镜下,其锋利口针能轻易刺穿松树管胞。借助松褐天牛的“搭载”潜入树干后,四十天内即可让一棵参天古松枯萎死亡。被侵染的松树,针叶由翠绿褪为枯褐,木质部布满蓝变菌斑纹,最终在风雨中轰然倒塌,整个森林食物链随之出现裂痕。
河北燕山、太行山的松林是京津冀的“绿肺”,在周边省份松材线虫病等植物疫情频发的背景下,河北的防控压力较大。数据显示,全国近80%的松材线虫病疫区由疫木及其制品流入引发。随着物流往来日益频繁,河北面临的“生物入侵”风险持续攀升。
立体防线:从实验室到林海的严密布控
在河北,一场全域性的防控战役早已打响。春秋两季开展松墨天牛监测、为健康松树注射药剂、伐除焚烧病树、布设林间诱捕器……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防控体系。实验室里的检测工作,正是这道防线的“前哨”。
河北省林草花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实验台上,每一份样本都要严格处理:斜切45度木质切片、精准控制试剂反应时间、进行关键染色步骤,再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检测人员遵循“比蒸鸡蛋时间多一分钟”的通俗规程,将专业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细节,确保每一次判定都精准无误。
阴性的分量:生态安全的生动注脚
“松材线虫检测结果阴性”——这个结论背后,是检测人员多做两组平行实验的较真,是检查站工作人员逐项查验的严谨,是育苗基地严防死守的细致。阴性报告的背后意味着那片能听到松涛阵阵、能看见松鼠腾跃的林子,又可以安全度过一段时光。
雾灵山山脊上,百年油松依然挺拔;冀东平原林间,松鼠藏下的种子正待破土。这些生机盎然的画面,印证着河北林草工作者“实验台就是第一道防线”的誓言。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松树,更是几代人攒下的绿色家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根基。
从实验室的微观世界到连绵起伏的林海,河北林草工作者以赤子之心诠释科学精神,用奋斗故事书写责任担当,以实干笃行守护生态安全。那些写在检测报告上的阴性,是送给这片土地最珍贵的礼物。筑牢生态防线,守护绿色家园,这场持久战,河北从未松懈。(李雪薇 河北省林草花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