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两山”理念擘画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新华网河北频道-新华网
2023-01-31 08:30:55
> 正文

河北:“两山”理念擘画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08-16 13:55:29来源: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至手机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优化调整林草产业结构布局,推进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并将林草科技支撑贯穿林草产业建设全过程,促进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经济贡献林草力量。截至2024年底,河北省林草产业总产值1624亿元。

  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

  河北坚持以《河北省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河北省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引导,围绕扩规模、调结构、提质量、拓市场的目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区域资源禀赋,通过优化林草品种结构、推广标准化生产、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等有力举措,推进各类特色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

  河北持续巩固板栗、核桃、仁用杏等传统产业优势,稳步扩大酸枣、沙棘、连翘等特色高效产业种植规模,打造了燕山板栗、太行山核桃、黑龙港流域红枣、张承地区仁用杏、太行山区酸枣等优势经济林产业带,培育出了迁西板栗、赞皇大枣、临城核桃、蔚县杏扁、平泉山杏、内丘酸枣、围场沙棘、涉县花椒、易县磨盘柿等县域标志性产业,林草产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以上,年产量1134万吨。

  草产业稳步发展

  河北稳步发展以草种业为主的草产业,壮大饲草品种研发技术力量,培育优质高产品种,逐步建立起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等单位密切合作的“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共建设草基地122万亩,年产量约21万吨,年产值2.52亿元。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推动草业产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草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文化等为主题的草原生态旅游。全省建设以张家口草原天路等为代表的草原旅游景点200个,草原旅游服务年产值近2亿元。

  花卉产业融合发展

  河北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花卉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抓手,积极优化花卉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两环带动,重点辐射”战略,重点抓好环京津、环省会和县域特色花卉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全省花卉产业不断做精做强做专,并逐步向核心产区聚集。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产业,辐射带动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河北,连续举办三届河北省插花花艺展赛特色活动,全面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鼓励花卉企业加快新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完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流通、服务等产业链,不断提升花卉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了保定金萨、邯郸七彩园林、石家庄雅美园艺等大型花卉企业19家,基本形成了以果树盆景、优质盆花、特色观赏苗木、野生及多用途花卉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省花卉种植面积48.8万亩,设施化栽培面积401万平方米,年产观赏苗木3亿株、盆栽植物1.3亿盆,年均花卉销售额41.2亿元,形成了以仙客来、月季、红掌、蝴蝶兰、金莲花、大丽花、果树盆景等为重点的名优地方特色产品。

  林下经济发展壮大

  河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畅通生态价值多元转换路径,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步伐再加速。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种植养殖模式,打造了一批林草精深加工、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实现林木和林副产品双丰收。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指导各地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状况和农民种养传统,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引导林农合理选择林下经营模式,有效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全省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达到830万亩,总产值21亿元,现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5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个。

  种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按照《河北省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北以“控规模、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立足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调整育苗规模和树种结构,提升育苗技术,培育适应性、抗性强的乔灌木乡土树种,增加珍贵树种、彩叶树种、木本油料树种产能,种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实施种业振兴战略,优化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种苗良种基地建设,提升优质种苗选育繁育能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良种壮苗生产格局,提高了良种壮苗供应能力。

  提档升级木材加工产业

  河北大力扶持木材加工及相关产业,加强新型绿色低碳制造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全力推动木材生产企业技术工艺提档升级。先后组织30多家省内优质林产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专业展会。同时,立足自身优势,举办河北特色林产品推介会,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依托曹妃甸木业和文安人造板两大产业示范园区,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形成了从原木贸易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加大木材加工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智能化设备更新和绿色工艺升级,推动产业链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向转型,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生态旅游康养业进一步成长

  河北立足林草资源优势和毗邻京津区位优势,充分挖掘生态景观和特色文化价值,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分类、分时、分区精细化管理,有序、适度开展生态友好型的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科普宣教、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活动,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其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优势,推出“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文化教育”的体验形式,将物种多样性生态体验与清凉界碑、小壶口瀑布等历史文化体验相结合,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下一步,河北将持之以恒推进“两山”转化,全面促进经济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强化林草产品供给能力,积极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同时,精心打造林草产业发展新模式,优化花卉产业布局,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探索建设生态休闲、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多元融合的高质量现代林草产业体系。(王铁军、王琳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稿)

[作者: 王铁军、王琳  责任编辑: 魏会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