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9月13日电(毛鹤然)9月13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文物局、邢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邢台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商文化考古学术交流活动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
此次活动是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邢台市主会场的重要活动之一,以“祖乙迁邢与中商历史”和“中商文化与商文明”为核心主题,通过专家主题报告、会议学术交流、实地考察论证等形式,进一步确认了中商“祖乙迁邢”地望就在今天邢台,为中商文明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与丰富实证。
学术交流活动现场。毛鹤然 摄
此次活动汇聚国内权威研究力量,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学术交流活动现场。毛鹤然 摄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历史底蕴深厚,地下文物遗存丰富,商代考古工作已开展70余年,发现商代遗址241处,广泛分布于太行山东麓的泜河、白马河、七里河、沙河等流域山前地带,形成密集的遗址群,价值突出。2025年,东先贤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夏商文明研究工程”重点发掘项目,使邢台成为“祖乙迁邢”核心实证区域和揭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前沿阵地。
中商时期是衔接早商与晚商的重要阶段,其考古与历史研究对填补夏商周三代文明链条缺环、探索早期国家形态及区域文明互动具有重大意义。
邢台东先贤、葛庄、曹演庄等重要遗址的发掘,确定了邢台市“东先贤—曹演庄”28平方公里的七里河流域是中商时期的大型都邑聚落群,其时代、地域与“祖乙迁邢”记载高度吻合,为“祖乙迁邢”地望在今天的邢台提供了关键的考古学证据。
学术交流活动现场。毛鹤然 摄
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的相互印证,进一步夯实了邢台“祖乙迁邢”的历史地位。《史记・殷本纪》明确记载“祖乙迁于邢”,《通典》卷一七八邢州条亦指出“古祖乙迁于邢,即此地,亦邢国也”。1991年,邢台南小汪大型西周遗址出土刻辞卜骨等重要遗物,且遗址分布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结合葛庄发现的大型西周邢国墓地,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提出“西周邢国在今邢台,看来是可以定论了”。商周考古学术界专家认为,西周邢国的分封,正是商代邢地文明的延续,以文献记载为线索,结合大量考古学资料,足以证明“祖乙迁邢”的地望在今天的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