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察冀边区建立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它包括山西省的晋东北、察哈尔省的西南部、热河省的南部和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分北岳、冀中、平北和冀热辽四个区。在其初创时期面积约计10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余万,统辖着三十九个县政权。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寇凭借着长期战争准备和精锐武器,加上当时国民党大军南撤,旧政府人员逃散,仅在几个月之内,使晋察冀三省的广大地区沦为日寇统治下的殖民地。日寇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扶植汉奸,建立伪政权,残酷地镇压抗日力量,给华北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当华北战场处在十分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于1937年9月从陕北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英勇地抗击日寇侵略者。当时八路军总司令部设在晋东北的五台山区。9月25日,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阳明堡大捷,歼灭日寇精锐坂垣师团三千多人,汽车五十余辆,取得了中国军队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这一胜利打破了日寇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平型关大捷后,一一五师奉命回师五台山区,后又转战晋东南战场,与一二九师会合,到正太路沿线阻击西犯之敌。八路军总司令部亦于此时率领主力,昼夜兼程赶赴晋东南战场。为了开辟晋察冀边界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司令部在10月10日离开五台山区时,决定留下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同志,率领一个独立团、一个骑兵营,另有两个连及一批军政干部,约二千人,坚持在五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同志以戎马倥偬中率领留下的这二千多人为基础,根据中共中央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所给予的任务,以五台山区为策源地,深入到山西、河北、察哈尔外长城之间广大的敌后区域,广泛的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战争,开始了晋察冀边界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聂荣臻同志领导下的杨成武独立团向雁北、察南挺进,在当地党和群众的支援下,于1937年10月10日一举攻克了河北省的涞源县城;10月16日又收复了山西省广灵县城和紫荆关;10月23日攻克灵丘县,10月26日又攻克了察南的蔚县;继而收复龙华,攻克易县。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独立团就先后收复了晋察冀三省边界上的7座县城,开辟了以蔚县、涞源、广灵、灵丘为中心的抗日游击区。蔡顺礼、刘云彪的骑兵营翻越太行,活动于阜平、曲阳、行唐一带。10月18日克复曲阳城;24日收复完县,继而又收复行唐;11月11日克复满城,保卫了唯一没有被日寇侵占的阜平,从而开辟了以阜平为中心的冀西游击区。在太原失守前后,晋东北十八个县的旧政府官员大部已随国民党军队南逃,旧政权随之瓦解。而只有原国民党晋东北区政治主任公署主任兼五台县县长的宋劭文、孟县县长胡仁奎没有撤退,继续留在本地区坚持抗日活动。此时聂荣臻司令员便派赵尔陆、舒同等同志带领一批军政人员,开赴五台、定襄、繁峙、代县、崞县等地,组织抗日游击队,摧毁伪政权,配合宋劭文、胡仁奎
的抗日活动,开辟了以五台为中心的晋东北抗日游击区。从而创建了北岳区抗日根据地。
“七七事变”后,原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在团长吕正操率领下,根据中共中央团结抗战,开展游击战争的主张,乘国民党军队南撤之机宣布脱离五十三军,北上抗日,把部队从冀南开进冀中平原。于1937年10月14日在河北晋县小樵镇改编为“人民自卫军”,随即在共产党领导下连续攻克了深泽、安平、安国、任丘、河间、献县、安新、博野、高阳等县城,建立了抗日政权。从而建立起冀中抗日根据地。
随着抗日游击战争的深入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晋察冀边区广大人民和部队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政权机关,来领导边区的各项建设工作。经过聂荣臻同宋劭文及边区各抗日团体领导人多次协商,于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在阜平县完全小学校召开了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46人,代表着边区39年县的县政府,一千余万的民众,代表着拥有120万民众的114个民众团体,代表着全边区的正规军与民众武装游击队、自卫军,代表着蒙、回、藏少数民族,代表着宗教界人士,代表着国共两党。会上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即边区政府),并一致选举聂荣臻、宋劭文、胡仁奎、张苏、刘奠基、吕正操、孙志远、娄凝先、李杰庸等九人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娄凝先为秘书长。边区政府当时设有秘书、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司法等六个处。每处职权相等于省政府的一个厅。
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行政区域不断巩固和扩大。1938年3月,八路军邓华支队奉命挺进平西(即平汉路以西,平绥路以南的一块地区,它包括宛平、房山、高平、良乡、涿州和宣化、涿鹿、怀来等县),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同年6月,宋时轮、邓华组织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又与一二0师一部挺进冀东,配合李运昌、胡锡奎领导的冀东人民抗日大起义,开辟了冀东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广大军民认真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了减租减息,开展了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边区军民广泛开展了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在八年抗战中,边区军民和日伪作战32,000余次,毙伤日伪军三十万余人。对坚持华北抗战、保卫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皆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被全国人民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