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17:46:17
> 正文

山村巨变展新颜——河北保定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2022年11月28日 17:46:17来源: 河北新闻网

  沿着涞曲高速公路,在灵山南出口东侧下车便到了下岸村新址。一眼望去村子里一排排新民居傍山而建,一层或二层结构,灰色砖房,红色大门,红色灯笼,色调和谐统一,俨然一座大山里的“城市小区”。谁曾想,十年前的下岸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生产生活十分落后的贫困村。正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下岸村旧貌换新颜,激发了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挪了穷窝窝 迎来新生活

  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旧村,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弯曲小道,土地贫瘠,是典型的贫困村。

  2016年8月,下岸村被列入河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村,开始实施整体搬迁。新村安置区地势平坦,规划占地125.88亩,建筑面积10810平方米,集中安置房92处,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2017年7月,该项目竣工,村民陆续迁入新居,红红火火过起了新生活。

  我们来到村民广场一侧,游玩、健身的人很多,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尤其是孩子们欢呼雀跃,追逐嬉闹,好热闹的场面呀。还有好多人拿起手机在“我爱下岸”的标语下纷纷拍照,这里竟成了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周边村不少的人来游玩。

  村监会主任杨国华听说我们要来村里,早早地就在村口等我们了。

  在杨国华的带领下,我们漫步在村中的街道上,路边宣传栏上的标识语催人奋进。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既宽阔,又干净。两侧有一些规划有序的绿化带,种着各种花树,每棵花树的下面收拾得也很干净、利索,看不到任何垃圾。

  在一家大门口,村民苑领桃正在领着孩子玩儿。我们几个走上前去,开始同她攀谈起来。苑领桃的娘家是唐县人,1997年她在打工时与丈夫相识,随后嫁到了下岸村。“一到下岸村呀,就发现村四周都是大山,住的是石头房,还特别矮,到下雨天还漏雨。村里的路更不用说了,坑坑洼洼。等到孩子大了,又发起了愁,因为孩子得翻几座山去上学。现在好了,我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小洋楼’,一切都好了起来。走,到我家去看看”。

苑领桃家二层小楼,独门独院。

  走进大门,院子里都铺着方形的花砖,干净整洁,并且一点杂乱物品都没有,这跟我印象中农村的院落大相径庭。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苑领桃家的屋子里看到的一切。苑领桃家6口人,居住面积150平,一层一厅一卫一厨三室,都是按着楼房的格局设计,中式装修,家具摆放整齐。每个房间的地板上都很干净,墙上的每一个插座、开关,每一个电器上都有装饰品。苑领桃笑盈盈地对我们说:“自搬进新民居后,每年我们村都开展‘最美庭院’创建评选活动,为了我们的新家园,为了争先进,我村妇女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看谁家收拾得更干净。”

  二层的格局基本与一层一样,就是多了前后两个阳台,站在阳台上,远处的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每逢夏天,苑领桃一大家子会在阳台上纳凉、聊天、喝茶。“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一家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轿车,如今的日子真不赖。”苑领桃一脸自豪。

  选好带头人 筑牢硬堡垒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必须依靠党建的力量。”灵山镇王谞诏书记说。群众搬到哪儿,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儿,村党支部是村级战斗堡垒,乡村要振兴,堡垒必须强。首先要配强党支部干部队伍,锻造搬迁群众“主心骨”,为此,灵山镇党委经过深入了解、长期考察,指导该村推选出1名年轻能干、责任心强的支部书记——韩鸿喜。韩鸿喜,出生于1989年,当过兵,2016年从部队专业,先后跑运输、经商,今年刚30出头,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龄。

  为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基层堡垒作用,韩鸿喜一上任就抓班子、强队伍、建机制,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坚持集中学习,确定每月26日为党员活动日和集中学习日,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村民选我当干部,我为村民服好务”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深化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打造了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突出党建特色,融合下岸因素,努力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彰显红色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阵地。制定党支部考评制度,鼓励支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为确保下岸新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我们鸿喜书记,干事有魄力,什么事都冲在前头,雷打不动,他每周一会亲自带头打扫村里卫生死角,而且标准更高,清除更彻底,为广大党员群众作了表率。另外我们还开展优秀党员评选活动,用党员形象影响人。”杨国华说。

  为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的战斗力,韩鸿喜与“两委”干部、所有党员不定期不定时逐一深入谈心,谋求共识,建立“村两委干部包组、党员联户”的服务机制,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民生服务、治安联防、疫情防控等工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干部守则和网格化治理体系、网格化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丰富群众议事形式,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事项纳入“一事一议”范围,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党建引领下,搬迁群众安下心、扎下根,渐渐融入新生活,共建共治共享的下岸村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倾心育产业 打开致富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下岸村在整体搬迁前,村里几乎没有什么产业,老百姓种些萝卜和谷子,大多靠国家的粮食补贴勉强度日。“以前,大多数人离家到外地去打工,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张丛合介绍说。张丛合有6个兄弟姐妹,因父母年老体弱,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实现脱贫。由于家里穷,他们几个兄妹都没怎么上过学,在家里排行老二的他,也是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靠着打小工、砌砖等手艺为生,一年下来根本就攒不下多少钱。

  加强易地搬迁后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7年下岸村整体搬迁到新民居后,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为了让村民搬迁后能够稳定持续增加收入,彻底摆脱贫苦,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发展产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实现全村群众稳定增收,从年人均不足2000元到如今的最低7900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在下岸村后山上,一排排蓝色的单晶硅组件板在秋日暖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耀眼,俨然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村里发展光伏产业后,集体经济破了零,过去的贫困户也全部脱贫。光伏发电成为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一部分。截至目前,已建成300千兆瓦村级光伏发电站,该发电站所得收益,用于乡村振兴建设。利用自然优势,我们还大力发展养殖业,按照规模养殖示范、家庭养殖为基础的思路,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示范带动等措施,广泛发动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化养殖。就拿张丛合家来说,这会儿让他出去打工,他也不去了,守着家,养着羊,还挣着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杨国华笑着介绍。

  为解决农户在养羊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下岸村党支部与县人社局取得联系,由县人社局牵头,邀请河北农大教授不定期上门指导开展培训,从科学养殖、疾病防控、技术指导等各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增强了农民养好羊的信心。下岸村党支部为鼓励更多的农民就业,还大力开展引导性就业培训。去年11月和今年10月份,连续两年联系县人社局邀请保定市有关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开展了中式面点短期培训班,切实把培训送到老百姓门口。既提高了妇女的就业技能,又能让她们兼顾家庭,学习赚钱带娃都不误。今年3月,县人社局和县乡村振兴局联合灵山镇又在下岸村举办了2022年易地搬迁“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60余家企业到现场进行招聘,为前来应聘的村民提供了近2000个工作岗位信息,现场发放各类就业资料2000余份。

  据了解,下岸村投资110多万的3个高标准设施无土栽培蔬菜大棚现已建成。将发展西红柿、草莓等特色种植,可带动10位村民就业,实现年产值可达36万元,而且蔬菜大棚二期马上就要投资建设。“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建一个箱包厂,使妇女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可解决剩余劳动力35个,逐步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我们还将依托老村石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农家院、家庭作坊等庭院经济。”韩鸿喜表示。

  几年来,下岸村的变化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一项项事关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覆盖了搬迁群众的各个领域。“只要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走,利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只要自己不等不靠,肯下力气,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我村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韩鸿喜信心满怀地说。(文/杨江勋 王凤茹)

+1
[作者: 杨江勋 王凤茹  责任编辑: 杨丹宇 ]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916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