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地下“生命动脉”
新华网河北频道 (2022-04-13 14:42:57 )         稿件来源:邢台日报

  去年全市超采区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实现“双回升”,浅层区同比回升幅度全省第一——守好地下“生命动脉”

  南宫市大高村镇村民正在安装滴灌带。 (王林摄)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化验员在抽样检 测污水深度处理效果。(邢泽明 摄)

  任泽区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在检查处理后的 水质。(宋杰摄)

  2021年,全市超采区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实现“双回升”,浅层区同比回升幅度全省第一,深层区同比回升幅度全省第二;多处泉眼实现复涌,百泉、狗头泉、黑龙潭等泉眼时隔40多年实现复涌,昔日泉城风光再次重现;

  全年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5.37亿立方米,河湖面貌明显改善,特别是牛尾河市区段、老沙河威县段荣获河北省“秀美河湖”称号,成功申报七里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以“节、引、调、补、蓄、管”为抓手,聚焦目标任务,科学谋划部署,优化治理路径,压实工作责任,精准施策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节为本——强化全社会节水

  农业用水几乎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8%以上,农业节水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工作之一。

  南宫市是农业大市,现有耕地94万亩,水浇地86万亩。“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节水增效、典型示范为原则,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土地智能‘解渴’。”南宫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2021年,该市共推进农业灌溉水源置换面积19.64万亩,年压采地下水1465万立方米。2022年度农田综合灌溉工程(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包括河道清淤75.7公里,新建节制闸、涵闸14座,新建扬水点32座,控制灌溉面积5万亩。

  任泽区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启动实施了牛尾河、尚水河、饮马河和邢州湖、点水湖、拾得湖等“四河八湖”环城水系建设工程,还实现河道吸水、蓄水、渗水、节水等多重功能提升。“经过初步估算,我们每年可净化、收集雨水、中水1000万立方米,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任泽区城区节水办负责人马均燚说道。除了在做好水生态治理之外,任泽区还实施了中水再利用工程,将中水输送至人民公园、雅集公园用于绿化灌溉、洒水降尘以及人工湖景观用水。截至2021年底,任泽区再生水利用率为48.05%。

  “节约就是增收!”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科科长孙自魁介绍说,我市坚持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农业节水方面,坚决扭住农业用水大户“牛鼻子”,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积极组织实施从水源到田间的引水、提水和高效节水工程,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工业节水方面,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水平衡测试、节水评价、计划用水等制度,从严叫停未通过节水评价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步伐,提升工业企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一减四增”,压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全面推广管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2021年,我市新增实施季节性休耕8.1万亩、旱作雨养38.02万亩、浅埋滴灌5.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4.4万亩;累计11个县(市、区)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共建成23家节水型企业、100家节水型小区,市县党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机关。

  以引为源——有序推进水源置换

  每天下午,家住威县县城的程玉明都要打开水管,烧一壶水泡茶喝。“威县在邢台率先吃上长江水,我感觉水质明显有了变化,水垢明显少了,比原来的水略甜。”说起威县的水,程玉明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小时候在村里喝的都是苦咸水,很多人都是氟斑牙、黄板儿牙。”

  威县地表水厂相关负责人说,威县城区饮水进入“长江时代”后,饮用水品质得到了较大改善。“水变得甜了,水垢也基本没有了。”

  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邢台辖区正式贯通,总干渠自沙河市侯庄村进入市区,于临城县东渎村出境,邢台管理处辖区全长47.58公里。南水北调的贯通,为邢襄水系焕发生机创造了条件。

  2021年,我市已引江水2.47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6%;引黄及外域调水1.67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230%。立足全域河道,谋划开展了“河河有水”工作,今年我市共实施生态补水5.37亿立方米,在全市21条河道、144条渠道、271处坑塘共蓄水1.59亿立方米,已形成有河(渠)长2011公里,水面面积77平方公里,“河河有水”目标初步实现,河湖水生态面貌为之一新,有力推动了河湖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和地下水回补。

  “河湖生态补水的有序实施,有效修复了我市河湖水生态环境,促进了沿岸地下水的回补和涵养,改善了沿线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对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孙自魁介绍说。

  巨鹿县统筹推进南水北调江水利用和河渠综合治理,目前建成“四纵两横”互联互通的水系水网体系,把全县大小干渠、支渠连通起来,实现“一河有水、河河有水、塘塘有水”,通过对水资源科学调配、充分利用,有效节约、保护了地下水,减少农民浇地成本1500万元。

  我市持续引水抓开源,有序推进水源置换项目。按照多引多蓄、能置换尽置换的原则,统筹推进城镇、工业、农业生活水源置换,最大程度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在城镇生活和工业水源置换方面,不断加强公共供水设施建设,扩大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增加江水利用能力,大力压减地下水用量,去年共新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13.16公里,改造老旧供水管网2公里,对174家企业实施了江水直供项目。农村生活水源置换方面,在南水北调受水区8个县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去年已完成新增农村生活江水置换人口155万。

  以蓄筑基——让水留得住用得好

  “河面宽了、河水清了,许多不知名的鸟都飞来了,空气也变得清新湿润,七里河的景观更美了。”家住七里河附近的郑先生说。近年来,我市通过闸坝、溢流堰等调蓄设施的改造提升和精细调度,实现全河段蓄水,在多数河段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面景观。

  “近年来,七里河先后获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范例奖’‘全民群众体育运动基地’三项国家级荣誉,今年3月,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向邢台七里河进行生态补水5000万立方米。”据七里河建管中心河道监察科副科长李成行介绍,有了长江水的滋润,七里河地表水、地下水获得有效补充,沿线水质、流域生态均得到改善,持续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景观,让两岸群众共享“生态福利”。

  去年,我市深入推进以河代库行动,实施河库联合调度,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存蓄雨洪资源。“去年我市结合汛期洪水调度持续实施生态补水,以主城区4条河道与子牙河水系12条河道为重点,实施河道生态补水3.09亿立方米,通过河道补水和引黄调水形成河长905公里,水面面积77平方公里,16条河道均实现了‘河河有水’。”孙自魁说,河湖水生态面貌为之一新,有力推动了河湖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和地下水回补。

  在大力向城区河道补水的同时,我市持续着力于提升河湖蓄水能力。

  自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对七里河—顺水河、泜河、滏阳河、午河、老漳河、清凉江等主要补水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涉及任泽区、临城县、内丘县、隆尧县、新河县、平乡县、广宗县、巨鹿县、清河县、南宫市共10个县市,共计整治河道194公里,新增蓄水量1212.3万立方米。

  加大河湖保护与治理力度,市水务局制定印发《邢台市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市水务部门和基层乡、村级河长先后开展了4轮“清四乱”排查整治,累计排查发现“四乱”问题350个,已完成整改,其中:乱占21个(8354平方米),乱堆319个(8347立方米),乱建10个(3967平方米)。

  截至去年底,全市21条河道均已通水,形成有水河道920公里、水面面积7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39亿立方米,全市河、渠、坑塘总蓄水量约1.59亿立方米。

  以管增效——依法管控长效治理

  随着“河河有水”和水源置换工作的有序开展,在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的前提下,我市按照“先通后关、应关尽关、关管并重”的原则,全力加快取水井关停步伐, 2021年依法有序关停(管控)各类取水井17024眼。2022年计划有序关停(管控)各类取水井12029眼,全力保障地下水位有效回升。

  据了解,我市将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产业布局、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强化取用地下水管理,对用水总量或者地下水开采量接近控制指标的行政区域,限制新增取水,同步削减其他项目用水指标;对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行政区域,暂停新增取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多种水源联合调度机制,科学利用水库调蓄功能,用足用好外调水、合理利用地表水、鼓励利用非常规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取水行为,对无证取水户进行行政处罚并关停取水井,对超量取水户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注销其取水许可证并关停取水井。

  同时,坚决打好取水井关停攻坚战。到今年底,在受水区范围内,除没有稳定地表水源替代的农业灌溉井以外的其它取水井(包括工业企业、服务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应当全部关停,农业灌溉井也要通过加快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扩大井渠双灌灌溉面积、提高补水河道两侧水源保障、实施旱作雨养项目等措施有序关停。并对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业企业江水直供、取水井关停等重点工作进行现场检查200余次,有力地推动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

  坚决打好水源置换攻坚战。工业置换方面,加快对宁晋县工业园区及新河县、威县分散企业直供水源建设。农村生活水源置换方面,完成南水北调受水区范围内剩余的75万农村人口生活水源置换,确保足额完成江水消纳目标。农业灌溉水源置换方面,利用洨河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13.75万亩,利用外调水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30.47万亩。

  “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解决华北‘大漏斗’问题,是着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重点谋划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围绕‘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策,打出了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快江水置换工作,确保让老百姓全部喝上长江水,让工业园区的企业用上长江水,同时,我们将加快地下深井的关停,确保我市深层地下水位实现持续稳定的回升。”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张明明 通讯员孙自魁)

  作者: 张明明 编辑: 袁丽娜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855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