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08:36:41
> 正文

康永恒:这份热爱已近40年

2021年10月12日 08:36:41来源: 石家庄日报

  如果您到过抱犊寨旅游,相信一定会被“南天门”两根通天大柱上一副274个字的长联所吸引,在欣赏游玩的同时,更是被其传达出的气势和气魄所感染。这副长联就是康永恒1992年的佳作,作为抱犊寨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康永恒把自己对楹联的热爱和对故乡山川的眷恋,一齐凝结在这副长联中。

  康永恒在抱犊寨景区工作已有28年,本职工作之外,他于诗词楹联创作及鹿泉历史文化研究用力尤勤。特别是楹联创作方面,曾获得首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冠军、首届中国楹联莲花奖最佳联手、2010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等荣誉;2014年被命名为全国“联坛十秀”之一。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位笔耕不辍的“痴联人”。

  作对联打开文学之门

  “我从小就喜欢唐诗宋词和古典文学,常常把自己的文学灵感记在一个小本子上,闲得没事儿就写写诗歌、散文,不时地细细品味、反复修改。”1986年冬,河北省迎春征联活动启动。也许是因为骨子里活跃的文学细胞,得到消息后的康永恒第二天就把自己精心创作的一副对联寄到了活动组委会。“我那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但正是年轻人的勇气为自己打开了文学之门。”

  记者了解到,谈及自己的成长过程,康永恒最难以忘怀的就是自己的恩师——中国对联学创始人陆伟廉。“恩师是一位性情耿直的人,十几年来致力于联学的理论研究。早些时候我们就靠写信联系。我经常把自己新创作的楹联寄给他审阅,老师也会把一些还未发表的手稿寄赠给我,我在创作过程中逐渐爱上这项文化瑰宝。”有了老师的指导,康永恒的对联创作功底更加扎实,对生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据了解,国庆前夕,石家庄市桥西区劳动公园正式开园迎接游客,康永恒受邀为公园内“匠心亭”创作楹联并受了到人们的好评:“大匠巧于心更忠于事,良材贵在用而不在藏。”这副文化气息浓厚的楹联,优美而富有思想性。

  用对联抒发人生感悟

  “道本无言可说,事当尽力而为。”这副镌刻于鹿泉区抱犊寨风景区的楹联,文辞简洁,洞达哲理,不但深受游客喜爱,还藉着游客的宣传而在网络上传播,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它也是康永恒引以为骄傲的代表作品之一。

  谈及对联的创作,康永恒表示,“立意”是一副对联的核心,境界宏远、寓意深刻、语近平凡、发人深省是对联创作的基础。“对联派生于律诗与骈体文,虽然较母体更短小精悍,但创作所需要的学识、思想、语言功夫并不比诗词低。此外,对联更多是与书法结合出现在庙宇、厅堂、会场等场合,有着非常广泛的实用性。”

  为了找寻创作灵感和收集对联佳句,三十多年间,康永恒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创作了三千多副楹联佳作,许多作品还被国内的风景名胜区及城市公园书刻张挂,成为了风景中的“风景”。

  让楹联成为文化特色

  身为全国“联坛十秀”之一,康永恒还为时代楷模、优秀党员、先进人物写诗撰联,其作品被发布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党建》等杂志中。他谈到,2014年为首次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所撰写的楹联:“国破当年,痛何惨也?恶寇忒猖狂,屠城血涴秦淮赤;祭隆此日,耻勿忘之,同胞宜惕励,隔海妖兴风雨多。”作为新华社电讯稿中头条作品发布,颇受关注。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楹联创作的“称境说”和“起、铺、垫、收”四字诀,他还通过网上教学,向喜爱楹联艺术的人传授创作经验,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对联创作这个群体中来。

  “这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大行其道、社会征联活动的风生水起,楹联文化愈发成为群众性的、大众化的文学形式,也逐步让更多人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对联界人才辈出,很多青年人的作品也都令人刮目相看。”康永恒表示,写对联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有感而发。今后,他将继续用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对联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1
[作者: 李艺桐  责任编辑: 吴广庆 ]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0733112794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