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新华网河北频道和共青团河北省委联合推出“奋斗正青春”系列访谈,邀请青年代表讲述他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的生动故事。本期邀请的是“中国网事•感动河北”网络人物、“中国好人”刘慧敏。
新华网:请谈谈印象最深的一次公益活动,这次经历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刘慧敏:爱心不分大小,善良可以传递
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开始做公益,第一次见到大山里的孩子们的时候。2014年3月份,我通过互联网搜索到贵州一所学校的联系方式,给同学们捐了鞋,然后我决定去当地看看他们,带一些小礼物,比如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等。
我在那年儿童节前赶到了这所学校,当我把物资卸下来,还没来得及去办公室和老师们打招呼,就被同学们拉到了山上,因为当地的野果熟了,他们要带着我去吃。
那一次我在当地待了十多天,每天都会给孩子们上课。有一天刚上完课,一个同学悄悄地拽住了我的衣角,说明天是他同桌小杨的生日,问我能不能陪他们一起过生日,我当时就答应了。我们用山上摘的野果和我带来的面包做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蛋糕,当我们端着“蛋糕”、唱着生日歌出现在小杨面前时,小杨哭了,他说这是他14年来第一次过生日。我临走的前一天,收到了孩子们写给我的一百多封信,好多同学的信里,都写了同样的一句话:希望有一天能变成凤凰,飞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
新华网:您在做公益的时候有没有被人误解过?是如何面对的?
刘慧敏:坚持走自己的路,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最开始做公益的时候,自己确实不敢跟别人说,因为我也是一个打工的,没什么钱。后来去了几次山区,捐了几次物资,把自己当时打工攒下的几万元积蓄都花光了。那时候才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了,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随后,我就硬着头皮发朋友圈求助,发动身边的朋友捐款,五元、十元……那时,好多声音都在说,我是为了出名、为了赚钱。我不顾那些声音,继续走自己的路。很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找到我,他们一次性捐几万块钱,我把他们的钱一分不少地换成物资,再把采购的物资发送到孩子们手里,然后以捐赠方的名义拍成视频反馈给他们。每一项物资花了多少钱、去向哪里都清清楚楚。
其实爱心本来也不分大小,我们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别人。并不是你得有多少钱了才能去做,没钱就多出力,这么多年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已经坚持做公益十年,一开始真的不知道会出名,会被政府和社会这么认可。但是不管大家怎么说,十年的公益路,确实苦过、累过、艰辛过,甚至差一点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我不后悔。当看到通过我和大家资助的孩子,能学有所成并回报家乡,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华网:五四青年节到了,想对青年朋友们说些什么?
刘慧敏: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首先就是爱国,咱们青年人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互爱互助、积极向上,在新时代发挥自己的优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善良、诚实、懂得感恩的人。
青年节到了,我想对青年朋友们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最后,祝所有青年朋友们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