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08:47:03
> 正文

“皮儿精”“打破碎”……文化专家怎么看河北沧州“老俗话”?

2022年05月16日 08:47:03来源: 新华网

  “出门子”“皮儿精”“打破碎”……在河北沧州,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老俗话”仍常常挂在人们嘴边。近期,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正忙着收集、整理和探究“老俗话”,线上专题探讨已组织100多期。

  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负责人孙建是个“老沧州”,对地方语言和文化研究有浓厚兴趣,出版过《沧州枣话》《沧州俗话》《沧州物语》等著作。他说,“老俗话”是一种“根文化”,承载着地方民众生活状态,生动记录着民间原创,还蕴含着哲理与智慧,是一笔宝贵财富。

  孙建说,普通话普及后,一些地方土语、俗话成了“稀缺资源”,很多年轻人已不再熟悉和使用,但乡音乡愁让不少人对这些“稀缺资源”饶有兴趣。今年初,孙建在微信公众号上每天发布一篇沧州“老俗话”文章,从字形到字义均做出说明,引来很多人“围观”。他还成立沧州“老俗话”群,尽可能把沧州“老俗话”收集完整。

  每天晚上,孙建把要发布的沧州“老俗话”定下来,第二天一早发到群里,跟着大家讨论,傍晚时,他再汇总、整理讨论内容,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孙建把这叫“早晨抛砖,晚上收玉”。

  很多人参与进来在群里“抛砖”。“这个音儿我知道,但不知道怎么写”“我知道怎么写,但不知道怎么解释……”群里人才济济,有博士、语言学者、文化研究者,还有律师、老师、主持人,大家讨论热烈,最后总能把问题搞清楚。

  “每个确定下来‘老俗话’都会写明首倡者,加上一段解释文字,凡与之相关的故事、哲理都编辑进去,再罗列讨论内容,短的几百字,长的两三千字。”孙建举例说,“于了外”首倡者是沧州考古学者郑志利,解释为:指行动、语言、思维方式等出乎于情理之外。例句为:“净弄点子‘于了外’,正常人能办出这样的事儿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俗话”不仅幽默有趣,还浸透着大运河两岸百姓的生活味道。沧州文化学者刘桂茂首倡的“鲫鲤鳜鲢”含义颇多,或形容鱼儿活蹦乱跳,或形容牲口不驯服,或形容某些人做事不太安生……不同语境的意思不尽相同。

  目前,沧州“老俗话”已整理出104个,后续研究仍在进行。孙建说,今后还想整理更有意思的沧州歇后语、顺口溜,让更多人喜欢和发扬民间特色文化。

  记者:王民

  编辑:初杭

+1
[作者: 王民  责任编辑: 高丽 ]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073711286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