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近年来,省会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狠抓落实,超采治理效果明显,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治理华北地下水“大漏斗”贡献了石家庄力量。
省会是资源型缺水严重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资源量呈现衰减趋势,长期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扭转地下水超采局面,2015年,省会开始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省会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占水资源量近一半,而平原区灌溉主要是取用地下水。
结合全市用水实际和地下水压采现状,省会确立了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刚性约束指标,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以及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全部工业和服务业,具有专业管理机构的大型灌区和5万亩以上重点中型灌区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2016年至今,累计依法关停取水井18819眼。2020年对全市取水井进行地毯式排查摸底,开展电子标识认证,15.3万眼取水井绑定了二维码,实现取水井“户口式”精准管理。将符合条件的653个工业企业单位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范围,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其中年取水量超过5万立方米的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远程在线监控,农业灌溉机井采用以电折水计量,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100%。
据介绍,与2017年相比,2021年,全市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回升3.35米,深层地下水位同比回升2.52米,今年第三季度,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回升3.2米,深层地下水位同比回升1.99米,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全市地下水用水量由2015年的20.09亿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10.3亿立方米,地下水总供水量比例由72.6%下降到35.6%。按照省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范围划分,石市浅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减少443.1平方公里。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2018年至今,河道生态补水40.92亿立方米,实现了362公里河道生态复苏,水域面积达39平方公里,有效助力地下水位回升。 (记者 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