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魅力之城人才活力迸发
——我市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加速人才聚集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需要人才作支撑。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将战略部署落实落细到打造政策体系、扩宽引才渠道、搭建发展舞台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中,人才生态不断优化,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一座城市有没有吸引力,人才最有发言权——
服务保障有温度
“这座城市给了我安心干事创业的底气。”
今年以来,来石求职的外地大学生、绿卡持卡人外地亲属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通过青年人才驿站,网上可以申请到最多七天的免费住宿。目前,我市在10个县(区)打造了14家青年人才驿站,吸引青年人才来石求职择业。
青年人才驿站让青年人才从踏进石家庄的第一步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但,温暖不止于此。
为解除人才来石后的后顾之忧,我市持续实施人才绿卡制度,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不断扩大人才绿卡实施范围,将5大主导产业企业引进的省属骨干院校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人才绿卡服务范围,5年内每月给予1500元房租补助;在市域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的,市财政给予1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同时,各县(市、区)结合各地实际,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在人才绿卡上做足文章。
聚焦解决青年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的住房难题,我市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构建租房有补助、购房有补贴、贷款提额度的全方位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全市通过配建、改建、自建等方式建成投用各类人才住房10700套,其中市级人才公寓1440套。投资16亿元建设高新区、鹿泉区高端人才公寓1600套,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聚集地。
中铁城际建设规划有限公司热力工程师刘彦国是吉林省吉林市人。在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辗转北京、天津等城市后,他来到石家庄成为一名人才绿卡B卡持有者。在出行、住房保障、办理户籍等方面享受到政策支持。“石家庄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给了我安心工作的底气。”刘彦国说。
目前,全市已办理人才绿卡A卡1010张、B卡13275张、县(市、区)卡57527张。
为提升人才智能化服务水平,我市开发了市县两级人才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电子人才绿卡,推行县(市、区)人才绿卡互认、资源共享,整合省会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联通社保、公交、地铁、学信等数据,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人才业务办理和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累计服务人才214万人次。
一张卡服务人才,一张网汇聚人才,里面满载着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
事业舞台够宽广
“来吧,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是侯云龙博士从德国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石家庄,加入以岭药业的第四年。这四年中,特别是近两年来,他参与了一系列创新中药、化药研发,负责了10名院士参与的药物抗衰老及过早衰老的合作研究工作,以及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先后负责筹建了“心血管药物研发”“衰老研究及抗衰老药物研发”和“呼吸疾病药物研发”三个高水平的药物研发平台。
“这一系列成果的诞生得益于好的机遇。”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新药评价中心药理部主任侯云龙告诉记者。这个机遇便是,石家庄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千亿级”迈进。产业加速聚集为专业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经济总量过万亿,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奋进中的石家庄呼唤有为有志人才。
我市紧扣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把精准引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精准满足人才需求作为核心理念,依托产业链条布局人才链条。
——将实施现代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国际化省会建设重大人才工程、美丽省会建设专项人才计划,列入《石家庄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100名,培养引进500名科技领军人才和100个创新团队,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0万,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1100家。
——举办首届“海石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重点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大领域,设置5个赛区,面向21个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天津、成都、西安等国内重点城市征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制定《关于进一步吸引留住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强化引才措施、培育厚植人才、增强人才激励、优化人才服务4个部分共18条措施,推动产业人才集聚。按照《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试行)》规定,出台两大主导产业高端人才奖励实施细则,根据其年度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对财政贡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用政策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政策频出加速人才聚集,激发人才活力释放,推动我市形成了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
“来吧,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就在去年,侯云龙从德国马普研究所为我市引进了2名高端人才。以人才引人才,人才加速聚集。
扶持有力度
“让更多的千里马脱颖而出。”
孙晨华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也是我市首批院士培养对象。“当选院士培养对象,令我倍感振奋,责任重大,我要充分发挥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特别是卫星互联网方面的专业优势,带动团队潜心研究卫星通信技术,加快推动创新成果在石家庄落地应用。”孙晨华说。
我市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启动实施了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出台《石家庄市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实施办法》和《石家庄市院士培养对象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给予8名院士培养对象每人每年150万元资金支持,在平台搭建、项目支撑、团队建设、院士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
为了让更多行业和领域的千里马脱颖而出,我市聚焦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分类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名师名校长培养;启动首届“石家庄工匠”选拔工作,计划选拔100名“石家庄工匠”,对入选的高技能人才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积极推动省会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同时,我市以“授权、松绑”为核心,加速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双向贯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技能人才贯通计划;制定民营企业职称工作16条措施,打破户籍、身份、档案、所有制等制约,把职称评审自主权下放到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年轻人才;在全省率先推行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等。
一系列举措,打通了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让有抱负的年轻人得以轻装上阵,在各行各业挑大梁、当主角。
事以才立,业以才成。我市坚持以高质量的人才工作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吸引一批又一批人才来到石家庄、留在石家庄、建设石家庄。一座城市与各类人才双向奔赴、携手奋进,进一步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步伐。(记者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