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08:40:05
> 正文

河北多措并举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3年01月08日 08:40:05来源: 河北日报

  河北多措并举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2023年元旦当天,阜平县城南庄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南台小区附近的正信楼超市人来客往,收银员高金花忙着为大家称重、结账。去年,在安置区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回乡工作的搬迁户高金花得知了超市的招聘信息,并通过面试成功入职,一个月2500元左右的工资让她十分满意。

  稳定就业是“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举措。像高金花这样的返乡青年能够快速找到工作,得益于阜平县在39个易地搬迁区建立的就业服务站。“服务站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搬迁群众中间,动态掌握多种信息,竭力解决群众的就业难题。”阜平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旺介绍,服务站工作人员定期入户摸排,建立台账,实时掌握劳动力就业情况。他们还加入到各个搬迁村的微信群中,及时为群众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政策。直播带货、视频制作等培训课程也在服务站内进行,为群众创业就业提供技能支持。

  放眼全省,一栋栋新房,让搬迁群众有了安居之所;一份份工作,让脱贫户有了乐业之基。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2年以来,河北围绕易地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社区管理、权益保障等重点内容,探索创新、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进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重要的后续扶持措施。目前,全省共配套建成各类后续产业设施606个,其中扶贫车间84个、工业园区30个、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473个、商贸物流园区或冷链仓储基地10个、旅游产业发展项目9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1688人、周边基地园区龙头企业等带动就业7877人。

  各地精准实施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劳务对接服务,落实贷款、补贴政策,千方百计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目前,全省有劳动力的搬迁建档立卡家庭30318户、劳动力60262人,已就业30318户55989人,有劳动力的搬迁建档立卡家庭全部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走进张北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义合美新城,一座大型现代化社区跃然眼前。街道宽阔整洁、高楼依次而立,步行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医院、学校、幼儿园,通往县城免费乘坐的公交车已经开通。

  “不光生活条件好了,收入也增加了。”住在这里的62岁搬迁户刘士清说,他通过扶贫专岗获得了一份街道环卫工作,每月能拿到1680元的工资。他在搬迁前原有的农村耕地进行了流转,每年也能获取一定收益。

  义合美新城管委会主任杨永胜介绍,这里实行村民居民化、资产资源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土地全流转、村集体“三资”全托管、户籍全部落在居住地,大力保障搬迁群众的各项权益。在党工委外,下设社区党支部及网格长、网格员,形成治理“一张网”,群众有问题能找到“主心骨”。

  义合美新城的做法是河北多措并举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缩影。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省持续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水平。全省330个集中安置区共配套公共服务设施2162个,其中幼儿园293个、小学293个、初中188个、卫生室(站)338个、室外活动场地405个、农贸市场199个、养老服务中心(站)设施189个。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养老服务、体育健身、购物等日常生活便利可及。

  社区治理更加科学高效。全省330个集中安置区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基本管理单元全覆盖,18个大中型安置区全部配备一站式服务平台。共设立基层自治性组织(村委会或居委会)405个,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280个,基层党组织419个,物业管理服务中心163个,配备社区干部1492人。

  为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的各项权益,我省及时为搬迁群众办理社保接续、户口迁移、适龄子女就学等事项。严格执行补偿政策,按现行标准对相关群众进行农牧业补贴和生态补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对大病、特困、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体的监测,及时准确认定监测对象,通过就业帮扶、政策兜底等举措,精准落实帮扶举措,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记者冯阳 通讯员崔恺)

+1
[作者: 冯阳  责任编辑: 杨丹宇 ]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2909112926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