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骨架、贴鳞片、绘制牙齿……近日,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大王庄村的一户院子里,一群手艺人正在忙着扎制“麒麟”,为即将到来的新春麒麟舞表演做准备。
手艺人正在用竹木制作“麒麟”骨架。新华网发 韩洪安摄
“麒麟舞在齐家务一带非常盛行,逢年过节人们聚在一起舞起‘麒麟’,浓浓的年味儿就出来了。扎制这么一对‘麒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今年春节,我们新扎制的这对就能亮相了。”正在忙着做“麒麟”骨架的手艺人杨洪亮说。
手艺人在做好的“麒麟”骨架上缝制丝绸“外套”,以便后续粘贴鳞片、绘制图案等。新华网发 韩洪安摄
黄骅麒麟舞中的“麒麟”造型集龙头、鹿身、马蹄、牛尾、狼额于一身,身披五彩鳞甲。表演时,一雌一雄成对出场。每只“麒麟”由两人表演,一前一后协力合作,完成闪、转、腾、挪等系列动作,表演技巧高、难度大。黄骅麒麟舞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手艺人正在为“麒麟”粘贴鳞片。新华网发 韩洪安摄
据介绍,麒麟舞民间艺术分为“麒麟”的扎制技艺和“麒麟”的表演技艺。传统的扎制方法是使用竹木做成骨架后,用纸糊好,再用画笔绘出鲜艳的鳞甲等。不过,这样做出来的“麒麟”容易破损。后来,民间艺人改进了工艺,用竹木做出骨架后,再用彩色丝绸和镭射纸做出一片片鳞甲,把它们缝制在“麒麟”的丝绸“外套”上,头部、牙齿等部位用油彩绘制。这样做出的“麒麟”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且结实耐用。
手艺人正在为“麒麟”绘制牙齿。新华网发 韩洪安摄
“作为年轻的文艺爱好者,我们想通过自己动手扎制‘麒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把老百姓喜爱的这项民间艺术活动更好地传承下去。”一直参与制作“麒麟”的董爱铭说。
制作完成的“麒麟”,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新华网发 韩洪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