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1 11:46:21
> 正文

做实做细保暖保供 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2023年01月11日 11:46:21来源: 中国建设报

  冬季保暖保供是一项重大民生民心工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加速,能源双控、大气污染防治等带动了天然气能源消费增量与存量的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受国际局势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始终处于高位,国内LNG(液化天然气)进口动力持续不足,不仅推高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需成本,也对民生保供带来了巨大压力。

  农村“煤改气”遇难题亟待破局

  2017年,“蓝天保卫战”作为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被提出。此后,国家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煤改气”成为燃气行业的重点工作。

  经过政府、企业等多方努力,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煤改气”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河北省为例,2021年,河北省气代煤达到1077万户,清洁取暖累计改造量占全国50%以上。经生态环境部门测算,河北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每年对京津冀大气环境改善贡献率达30%以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五年间,“煤改气”对PM2.5下降贡献率达1/3左右,对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但需要看到的是,频繁极端的气候,日益紧张的气源,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导致供需两侧的资源配置不匹配、气价倒挂等问题仍然存在。

  保供责任由上游气源企业、中游国家管网和地方省网以及下游燃气企业共同承担。根据国家对“煤改气”的保供价格政策,该部分燃气的门站价格(上游气源企业卖给下游燃气企业)和销售价格(下游燃气企业卖给用户)按居民用气价格执行,但上游气源企业对气源气价政策一直未能落实,造成上下游价格疏导机制的僵化,终端居民供气价格无法顺价,地方燃气企业亏损严重。

  此外,在实际运营中,能源供给侧的开采供气端和接驳销售端之间实行“先交后返”的购气方式,同时对“煤改气”用户的认定标准暂未统一,加之天然气定价机制冗杂,不仅降低了整个上下游流程效率,也滋生出诸多不必要的争议。

  “气少价高”冬季保供压力大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2)》,202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690亿立方米,增量4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5%。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升至8.9%,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受“煤改气”、冬季供暖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需求仍保持旺盛。

  以河北省为例,自2022年10月下旬进入采暖季以来,作为“煤改气”大省,该省天然气需求持续上升,而燃气企业面临的则是保供重任下的生存问题。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2022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的指导下,部分省份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当地的天然气分销商(多为城市燃气企业)与上游天然气供应商之间签订的合同气量应不低于前一年(即2021年)实际消费量的105%。

  尽管如此,实际的合同签订情况不尽人意。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的调研,大部分下游燃气企业2022年的实际合同量仅为2021年的80%-90%,且在需求高峰期的冬季,未确定分月度的合同量,同时上游管道气合同综合价格大幅度上浮,导致下游燃气长期面临“短气”和巨额亏损。

  在河北省,据下游燃气企业反映,2022年某些上游气源企业在采暖季期间将按照上个采暖季实际供气量的70%供应,比2021年同期减少约6亿方,缺口严重。同时,采暖季合同内平均气价也从2.9元/方上涨至3.7元/方,合同外最低气价5.5元/方,合同外顺价增量气网上竞拍约15元/方。河北省一家保供企业负责任人表示,因上游供气单位不执行“煤改气”指导价格,连年冬季高价售气,压减居民气量,气价返还环节层层克扣,导致下游燃气企业保供艰难,企业经营难以持续。

  河北省一位行业主管部门资深人士指出:“当前局面下,城燃公司自负盈亏,保供气源价格无法理顺,下游承压严重,也亏损不起,大家压力都很大,不排除会出现较严重的区域性断供现象。”

  保价保量 需行业合力推进

  国家和地方对于“煤改气”的价格指导与争议解决方案一直都在探索中前进。2017年,国家出台《关于印发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意见的通知》;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多次要求上游供气企业对民生用气,特别是农村“煤改气”要保价保量;2021年,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通知对天然气供用气合同签订作出相关要求;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组织做好天然气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分开签订民生用气合同、市场化用气合同”,并制定合同范本。

  但气价问题的核心矛盾仍待解决。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守海认为,多种复杂的定价模式,导致上下游长期摩擦博弈,市场实际上很难发挥作用。当前顺价压力仍被集中堵塞在“上游企业-城燃企业-终端消费市场”这一环节,两头无法疏导。

  当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受制于政策管控,价格难以实现灵活联动,全国多地顺价机制仍不到位。一些地方政策有意按市场规律推动价格调整,但用户层的压力使得顺价工作并不顺利,下游燃气企业则承担了亏损压力。

  “煤改气”工程是农村清洁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现实选择,不仅满足了农民生活、炊事需求,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业内人士表示,顺价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对居民用户而言,燃气费用关乎每月开销;对用气量大的工商业用户而言,更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因此,在逐步推进之前,充分调研和给用户做好心理预期建设极为重要。同时,顺价工作还需全行业形成共识,多个企业合力同节奏推进,实现政、企、民协同,既要顺气价,也要顺民意。(杨洁)

+1
[作者: 杨洁  责任编辑: 袁丽娜 ]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92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