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场景丨燕赵大地夏收忙

风吹金色麦浪,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河北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三夏”生产提供多种服务保障,确保颗粒归仓。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河北田间地头,用文字与影像记录夏粮丰收的图景。

河北“新”场景丨燕赵大地夏收忙

风吹金色麦浪,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河北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三夏”生产提供多种服务保障,确保颗粒归仓。近日,新华社记者深入河北田间地头,用文字与影像记录夏粮丰收的图景。

编辑:吴广庆

 

中国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

  芒种时节,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试验田里,风吹着金黄色的麦浪,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炎炎烈日下,农科所副所长张卫军带领工作人员在“捷麦19”三圃繁种田里与时间赛跑,开展田间穗行的初选和收获工作。(新华社记者李凤双、曹国厂、任丽颖)

 

河北邢台:秸秆回收 变废为宝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回收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据了解,秸秆回收不仅有利于实现秸秆禁烧、保护环境,还可用于养殖饲料加工、生物质发电等领域,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新华社记者朱旭东)

  自6月17日首发至6月23日一周内,该文章在互联网上传播总量为989篇。其中6月19日是信息发布的高峰期,发布信息量为621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发布情况中,微信信息占比最大,其次是新闻和APP,信息量分别为919、45、18,占比分别为92.92%、4.55%、1.82%。(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传播趋势

传播信源分布

 

提效率、减损耗、强服务——河北邢台夏收一线见闻

  夏收时节,广袤的华北平原上麦浪滚滚,大规模机收作业正火热进行。记者在河北省邢台市采访时看到,当地通过提高交通效率、降低机收损耗、加强助农服务等措施,确保夏收顺利进行。(新华社记者岳文婷、邹尚伯)

  自6月14日首发至6月20日一周内,该文章在互联网上传播总量为718篇。其中6月15日是信息发布的高峰期,发布信息量为485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发布情况中,微信信息占比最大,其次是新闻和微博,信息量分别为642、36、24,占比分别为89.42%、5.01%、3.34%。(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传播趋势

传播信源分布

 

河北小麦开始大规模机收

  6月6日,河北省麦收“第一镰”在邯郸市魏县展开。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今年河北夏收小麦播种面积3377.1万亩。(新华社记者郭雅茹、赵鸿宇)

  自6月6日首发至6月12日一周内,该文章在互联网上传播总量为600篇。其中6月7日是信息发布的高峰期,发布信息量为492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发布情况中,微信信息占比最大,其次是微博和新闻,信息量分别为522、28、25,占比分别为87.44%、4.69%、4.19%。(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传播趋势

传播信源分布

 

从“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 燕赵大地迎来好“丰”景

  目前,产粮大省河北夏收进入尾声,丰收已成定局。记者在河北多地采访了解到,河北聚焦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从生产、机收、储存等方面,为“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提供保障,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新华社记者郭雅茹、赵鸿宇)

 

新华全媒+丨从单纯“比多”到“比少”看河北农业绿色发展

  华北平原夏收小麦进入大规模收获期,今年让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刘营村种粮大户刘军骄傲的,不是小麦继续保持亩产600多公斤的稳产,而是保证高产的条件下,比别的种粮大户用水更少、用药更少。(新华社记者赵鸿宇、郭雅茹)

 

河北邯郸: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的暖心事

  6月14日22时,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小龙马乡马到固村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来自河南的跨区作业农机手张怀良结束了10多个小时的作业后,和其他三位农机手围坐一起,分享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新华社记者赵鸿宇、郭雅茹)

 

河北邢台:10万农机战“三夏” 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风吹麦浪香,夏收正当时。河北省邢台市510余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农民紧抓晴好天气收获小麦。今年,该市组织和调度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玉米播种机等1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并采取组建农机作业应急服务队、设立农机作业服务站、公布热线服务电话等措施,全力备战“三夏”,确保颗粒归仓。(新华社记者岳文婷)

 

河北:机收减损有绝招

  随着河北省麦收工作的顺利推进,多地开展机收减损相关活动。衡水市阜城县组织农机手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所有机手收获一块地,对小麦机收损失率进行评定排名,通过比赛引导农机手深挖机手减损的潜力,确保粮食应收尽收。在廊坊市,当地农机部门对机手进行相关技术培训,降低损失率。(新华社记者张硕 报道员王钟、李强)

 

向土地要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牢增产基础

  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南头村麦田里,农技人员正在对即将成熟的小麦进行测产。今年,农技人员预计该村小麦亩产平均将增加100公斤。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河北省近年来持续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华社记者赵鸿宇 报道员胡长祥)

 

往期栏目

河北“新”场景|沧州:向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河北“新”场景|抓产业促发展 燕赵大地活力涌动

河北“新”场景丨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北“新”场景|古韵与新生

河北“新”场景|燕赵大地,书写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