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场景|文旅融合活力绽放

近年来,河北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用心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让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近期,新华社记者深入河北各地,用文字与影像记录下河北文旅发展新脉动。

河北“新”场景|文旅融合活力绽放

近年来,河北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用心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让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近期,新华社记者深入河北各地,用文字与影像记录下河北文旅发展新脉动。

编辑:高丽

 

文旅新时尚背后的河北之变——“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观察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渐成文旅新时尚,这新时尚的背后,是燕赵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王文华、范世辉、巩志宏、冯维健、秦婧、杜一方、郭雅茹、杨帆)

 

河北保定推出1117公里太行步道

依托太行山东麓雄奇秀美的山水资源,保定市推出1117公里太行步道,沿线串联太行山区7县2区400多个村庄,以促进文旅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新华社记者杜一方)

 

从铺在炕上到挂在墙上——白洋淀芦苇使用之变

在河北雄安新区,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画作,它并非画笔勾勒、颜料着色,而是使用芦苇秆拼接、碳化着色,它就是安新芦苇画。(新华社记者张粲、白林)

 

河北涞源:穿越太行深处 探寻和美乡村

近年来,涞源县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气候优势,深度开发旅游业态,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新华社记者苏凯洋)

 

小方Vlog|我在保定“修化石”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馆内展品有6000件,其中许多为世界罕见的化石标本。(新华社记者杜一方、邹尚伯)

 

河北临西:贡砖烧制技艺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陈建磊是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枣园乡人,他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贡砖烧制技艺,从事这门手艺已有30多年,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新华社记者王晓)

 

非遗项目乱弹的守望者

今年59岁的时敬华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冯庄村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县乱弹省级传承人,她致力于乱弹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共培养了100余名乱弹从业人员。(新华社记者王晓)

 

堪称奇迹!穿越机震撼视角“瞰”雄安今貌

初夏雄安,沐浴着明媚阳光,生机勃发。雄安新区设立7年多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一个个新地标拔地而起,如同一个个凝固的音符,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新乐章。穿越机震撼视角“瞰”雄安,带你沉浸式感受这座“未来之城”的新变化。(新华社记者张涛、牟宇)

 

记者手记:在古村落里感受文旅经济发展脉动

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农耕文化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河北多地依托传统村落发展文旅产业,既有效保护了古村古建,也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近日,记者走访多个传统村落,在青砖黛瓦间感受古村新韵。(新华社记者邹尚伯)

 

60秒看雄安|公园里的新城之美

旅游何必去远方,闲暇时间到公园里转转,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雄安新区为打造生态之城,设立7年多来,累计造林47.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设立前的11%提升至34.9%。这里的新建片区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百姓在“家门口”的公园里即可探寻新城之美。(新华社记者苏凯洋)

 

中国旅游日|走进大运河非遗展示馆 遇见流动的文化

在河北省沧州市大运河畔,一座结构对称、恢宏典雅的隋唐风格的建筑临河而立,这就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新华社记者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