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场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围绕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河北省高质量推进雄安城市建设、疏解承接和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智慧应用,多措并举保护自然生态,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建设“未来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人民之城”。近期,新华社记者走进河北雄安新区,记录下雄安新区建设的新进展。

河北“新”场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围绕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河北省高质量推进雄安城市建设、疏解承接和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智慧应用,多措并举保护自然生态,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建设“未来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人民之城”。近期,新华社记者走进河北雄安新区,记录下雄安新区建设的新进展。

编辑:高丽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

围绕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河北省高质量推进雄安城市建设、疏解承接和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智慧应用,多措并举保护自然生态,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努力建设“未来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人民之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样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凤双、张涛、齐雷杰、苏凯洋)

 

小船票载乡愁 见证白洋淀变迁

过去,白洋淀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水路通道、是津保航运的必经之路。在雄安新区雄县收藏爱好者杨建新的家里保存有数百张白洋淀的旧船票,历史跨度从民国延续到当代。(新华社记者王文华、张涛、张硕、王美祺)

 

创意海报|“未来之城”赓续历史文脉

“未来之城”雄安,生长在深厚文化积淀之上,赓续数千年文明薪火。当地实施考古前置,对全域1770平方公里进行拉网式文物调查和勘察。目前已开展专题考古10项、基本建设考古23项,出土文物4000余件,确认不可移动文物263处。(新华社记者张涛、齐雷杰、秦婧、邹尚伯、牟宇)

 

感受创新的味道——河北雄安新区采访记

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创新场景融入生活日常;高新企业和高端人才纷纷落户,创新要素充分涌动;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加快推进,创新机制带来更多便利……记者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走访中,感受到这里不断释放创新动能,正奋力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新华社记者张涛、赵鸿宇)

 

创意海报|“一米视角”看雄安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持续推动“儿童友好”与“未来之城”建设有机结合。《雄安新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一米视角”,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五个维度切入,让城市发展更好地服务儿童。(新华社记者张涛、牟宇、苏凯洋)

 

雄安律动|从这里看到雄安产业未来——雄安创新平台走访记

调试生产线、展示新产品、研发新功能……走进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不少入驻企业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极具科技感。(新华社记者张涛、赵鸿宇)

 

雄安新区:多措并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创新教育发展体制机制、高标准配建教育设施、引入专业教师队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雄安新区共有学校717所,在校生23.5万名,教师2万名。(新华社记者牟宇)

 

堪称奇迹!穿越机震撼视角“瞰”雄安今貌

雄安新区设立7年多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新华社记者张涛、牟宇)

 

走,到雄安去!博士生眼中的雄安

雄安新区致力于为人才搭建一个认识雄安、体验雄安、融入雄安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高水平人才积极投身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博士们眼中的雄安是什么样的?听一听他们怎么说。(新华社记者张涛、张硕)

 

雄安新区:“能建·新能源生态城” 零碳展示区投入运行

近日,雄安新区雄安站枢纽片区的中国能建“能建·新能源生态城”项目展示区建成投入运行。据介绍,“能建·新能源生态城”项目展示区采用了“被动式优先+主动式优化+可再生能源替代+场景化示范+碳抵消”的零碳技术体系,实现年综合减碳率100%,达到零碳建筑等级要求,被列为2023年度雄安新区首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新华社记者杨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