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大鼓是群众性的民间敲击艺术,全市大村镇几乎都有特大鼓和大鼓。部分大鼓队领班人说:河间大鼓已有千余年历史,其中明、清(康乾盛世)最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每到重大节日,更是锣鼓喧天、威风八面。
大鼓因其体大而得名,历史上,河间大鼓曾多次晋京表演,由于鼓面大,表演人多阵势大,演奏的套路多,河间大鼓曾称雄京都,号称“天下第一鼓”。
河间大鼓的演奏内容丰富,演奏技巧多变,演奏激情火爆。据查,河间大鼓有 150套鼓谱,现在比较流行的约30-50套。演奏乐器由大鼓、小鼓(俗称引鼓)、大镲、小镲、大铙、大锣、小锣、云锣组成。河间东部乡镇没有套鼓,鼓与铙镲齐鸣,有的套路更注重铙镲表演,演奏起来有万马奔腾之势,不可阻挡;西部乡镇以套鼓为主,即小鼓领大鼓合,节奏明快,火爆异常,震人心魄,有如春雷初炸,惊天动地。再加之演员击打动作诙谐有趣,增添了河间大鼓演奏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河间大鼓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保护好河间大鼓,对精神文明建设、民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和谐社会构建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河间大鼓经过了千余年的风雨苍桑,现在,出现了演员年龄老化、新生力量充实慢、活动费用募集困难、鼓队乐器得不到充实的问题。另外,河间大鼓没有完整的鼓谱记录,套路传授、技巧掌握,完全凭领班口传面授,制约了新鼓手的成长,特别是一些复杂多变、演奏技巧高难的套路,仅凭口传面授很难传承。因此,形成了套路越来越少,套路又不能创新的局面,大鼓的观赏性受到影响。所以,抢救和保护河间大鼓迫在眉睫。
|